2011年7月28日星期四

胎死腹中的RMBI迎新營,以及更多

文: PP




風險管理及商業智能學課程的學生每年都面對著同樣的煩惱:自己的學科沒有迎新營,學生聯誼及康樂活動亦統統欠奉,學生之間連互相認識都成問題,更不用說關係平淡和欠團結性。

在沒有學科學生組織的況下,這群學生只能寄人籬下,參與一些其他學會舉辦的活動(如商學系學生會的迎新營),以圖多結交一兩個同系的朋友,日後便可有個一同上課、生活和交流資訊的同學,算是比起見面如陌路人好一點點。課程雖有舉辦活動把學生聚在一起,但不過是一年兩次的午餐聚會,而且主要內容是課程主任的口水式分享,學生之間的交流實在有限。課程舉辦的其他專業活動,亦無助把學生拉近。

被廢武功的學生組織

據悉,這群學生當中的有心人士,曾兩度嘗試組織學生會,舉辦活動以建立久未成形的友誼及歸屬感,並兼顧專業導向的需要。可惜兩屆學生的努力都付之流水。

第一屆學生曾要求辦會,最後因為課程主任認為「課程人數太少」,結果改為與雙學位課程學生(「Dualer」)成立跨學科課程學生會(IPSU),然後這學會不論是發展方向及活動內容,都與RMBI學生需要的大相逕庭。

當第二屆學生入學後,時任行政主任邀請學生籌辦本科學生會,並清楚指出學生會代表學生。學生會在三月提交了年度計劃,包括舉辦學生期待已久的迎新營。可是,計劃卻不被課程主任接納及批准,以致學生會無法按學生意願為學生服務。缺乏自主權、舉辦活動受到限制的學生會,已經是形同虛設。到底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難再舉辦的學生活動

學生會在早期試運期間,順利舉辦了分享會、企業參觀及羽毛球比賽等活動,讓學生得以全面發展。學生會進一步提出了舉辦其他活動的方案,得到的回應卻是否定的,結果計劃中的活動因未獲批准而難以實現。

被透露的官方回應指出,只有學生參與的聯誼活動只算「玩耍」,若邀請了教授才是真正的「聯誼」,學生會應舉辦專業活動及「聯誼」活動,間接貶低了學生聯誼活動的價值。在學生會成員與課程主任會面時,課程主任又指出羽毛球比賽有十人參與是「太少」,對活動的成效表示質疑。

胎死腹中的迎新營

學生會提交的活動計畫中包括了學科迎新營(即俗稱的「細O」)。然而,課程主任直言「沒有需要」舉辦迎新營,提出的理據包括已有跨學科課程迎新營、參與人數可能不足等。學生會隨即回應了所有質詢,當時課程主任亦未有再提出反對。

「細O」的好處包括把大部分同課程的學生拉近及較為度身訂造等,這些都是其他迎新營無法取代的,而當這科嚴重缺乏效果相近的活動時,學生共同生活三天的迎新營就顯得更為重要。另外,根據其他學系及其他學校的經驗,因為新生意願及競爭不大,學科迎新營人數不足的情況甚少發生,更何況這科今年收生達數十人,「只有數人參與」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故我們有理由懷疑人數不足只是禁令的藉口。另外,部分成員表示,不少現有學生或來面試的中學生都對迎新營表示興趣,反應比其他學系的更為踴躍,而成員本身亦已想好宣傳方式,將人數不足的風險減到最低。

在回應後,學生會繼續進行準備工作。後來,因為學生會需要申請租用場地及物資,故向課程提交迎新營的詳細計畫,並請求批核。可惜課程主任堅持「看不出有需要」舉辦迎新營,結果整個計畫胎死腹中。

忽視學生文化活動的惡果

不論是RMBI學生會、RMBI學生活動還是RMBI迎新營,都是增強學生團結性的工具,亦是大學生全人發展及全面經歷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若果決策者只給予學生參與專業活動的機會,學生不但與同科同學距離遙遠,亦被剝奪了透過相處而成長的機會,即使未致於化成只懂工作賺錢的機器,在生活及人格上亦有所缺憾。

面對學生組織被廢、學生活動被禁,風險管理及商業智能學課程的學生只能搖頭歎息。曾幾何時,這些東西是他們與同科學生建立友誼、自信及歸屬感的希望,晃在眼前,現在卻無情地被破滅了。他們還能去哪裡找回屬於他們的自由、感情和價值呢?






*以上文章不代表本會立場
       
多謝PP同學之投稿。所謂不平則鳴,若您對校政、學科內容、或是學會事務有所不滿,對所見所聞有建議要發表,歡迎電郵至
su_eb@stu.ust.hk來稿發聲,透過本會公開的渠道喚起各位同學關注。稿件經篩選後除了會刊登於本會網誌,亦有機會刊登於本會刊物《振翅》或《振翅之高飛報》。唯同學來稿前務必注意資料真確性,本會不會為文章任何失實內容所引起的爭議負責。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