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包含「時事」標籤的文章。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包含「時事」標籤的文章。顯示所有文章

2011年6月8日星期三

為何不可去晚會?

文: 搖曳



      這是我第二年參加維園六四悼念晚會。在這以前,雖然知道六四事件是甚麼,知道六四晚會的存在,可是沒有太大的動力去參加。覺得這段歷史十分遙遠,畢竟時間都是一直慢慢溜走,生活都是不知不覺過去的,不是嗎?但當有一些朋友知道我參加了六四集會後,會拍一拍我的肩膊,又或是驚訝的說:「你真是熱血青年!」。

      其實……這樣就算熱血了嗎?哪裡熱血了?因為關心政制民生?因為在夏天還能忍受和十多萬人迫在小小維園足球場裡而且燃點著燭光?還是因為大聲呼叫「平反六四,革命尚未成功;建設民主,同志仍須努力」等口號?

     但對我來說,只是自然不過的行為。從影像、文字中看到二十二年前,眾多關心家國、手無寸鐵的青年在天安門下遭受政府殘暴的殺害,感到惋惜、哀痛乃是人之常情,因此出席集會抒發自己的情感也只不過是反射動作。而且,還有被喚醒的使命感!回首看看今天,我們的家--香港,被地產霸權控制、普選日期一拖再拖、貧富懸殊有增無減,站出來向政府、國家表達我們的訴求又怎會是「熱血」的行為?在情在理,不過都是自然而然地出席了這個集會。雖然,在炎熱的晚上和十多萬人一起燃點蠟燭的確是蠻「熱血」的……


      最後,知道有不少朋友因為晚會帶有政治意識而卻步,又或是被父母以「不要惹禍上身」為理由禁止。但其實從活動性質的立場來看,這一個集會只是唱唱歌、喊口號、聆聽分享、悼念、默哀,僅此而已,不存在暴力野蠻的行動,甚至是和平舒適的。因為對六四烈士的哀傷之情、對社會不公的憤怒之情、對民主未滿的無奈之情,都會隨著歌詞和口號轉變成動力。如民主歌曲<<自由花>>中的歌詞一樣:「但有一個夢,不會死,記著吧!」

      希望沒有出席晚會的你,在下一年能在維園看到你的臉孔。希望未能出席晚會的你,繼續和在場的我們一起記著這個不會死的夢。


      希望下一年的維園晚會不再哀傷,而是為迎接民主而慶祝。






2011年6月3日星期五

歷史不會忘記

文: PP


六四悲劇發生迄今已二十二載,共軍屠城事實日漸淡化。極權政府和保皇政客不遺餘力地修改大眾的記憶,我們卻不能就這樣忘記學運慘遭血腥鎮壓的絕望真相。

在八九六四凌晨,中共派軍屠殺參與民主運動的學生,一夜間死傷數以千計。此暴行受到當時世界各地的人士嚴重譴責,但後來中共及媚共者卻否認屠城罪行,多次以不同手段試圖去令民眾忘記這筆血債。

在中國內地,中共政府多年來一直對言論加以管制,任何關於六四而又對中共不利的資訊,均被修改或阻止發佈。中共同時打壓敢說真話的人,他們不是被懲治、監禁,就是被限制自由和免職;部分在內地參與悼念六四的人,亦遭到同樣的命運。近日,中共又試圖收買爭取平反六四的天安門母親,希望以金錢掩飾屠城真相。如此種種行動反映中共一直不擇手段隱藏當年的暴行,使大眾遺忘六四血案。

在香港,親共的政府官員及議員經常上演「今日的我打倒昨日的我」,否認中共曾經屠殺學生,聲稱當年自己被誤導才譴責中共,意圖淡化當年六四留下的血跡。香港的教育制度雖則並不至於對六四隻字不提,但對慘劇明顯避重就輕;只要求學校升國旗、教國歌、強調神舟和奧運等豐功偉績;完全側重維護國家正面形象而未有引導莘莘學子、下一代的社會動樑去反思、了解史實,甚至忽略最基本面對大是大非應有的態度。以上足證本港政府亦致力掩蓋六四事件。

面對中共及香港政府、政客不斷努力掩埋六四屠城真相,身為學生,我們應該本著求真的精神,主動認識六四事件,絕不能忘記我國這段慘痛的歷史。另外,我們亦應本著求義的精神,爭取平反六四,使中共正視當年犯下的過錯,為中國民主出一分力。一年一度的六四晚會快到了,大家請務必抽空出席,告訴中共,我們不會忘記六四。

歷史不會忘記六四悲劇,但人類會忘記歷史,然後犯上同樣的錯誤。不要做健忘的中國人,不要做不知羞恥的中國人,若我們裝作視而不見只會助長中共的不義之舉。六四,維園見。


圖片來源:

  • http://t2.gstatic.com/images?q=tbn:ANd9GcRhtm7VzKuLcx48jpP_8D4LbtkAD39b37o42jZePiDUzLpqLY5-4Q&t=1
  • http://news.bbc.co.uk/media/images/43011000/jpg/_43011773_hk64ap416.jpg

2011年4月23日星期六

廿八蚊的喜與悲

文:蘇打粉

最近熱辣辣的話題 — 莫過於在五月一日實施的最低工資。香港社會對於最低工資時薪廿八蚊至今仍然「懞查查」、疑問多多……最多人問的是,如果廿八蚊在業界廣泛實行,那麼一群靠佣金生活的從業員,例如:經紀(地產、金融及保險界),剛出社會的美容師、髮型師、修車業等學徒是否亦要跟從?一般來講,此類新人都只有三千幾蚊,甚至從零底薪開始做起。老闆們是否在這種環境下仍然願意花大量資金培養人材?還是開源節流,汰弱留強?

其實,新政策實施確實令一眾「打工仔」有所得益。飲食業、清潔業及保安業等出名高工時低工資人士的薪金終於都有些保障,不用受大財團和外判公司剝削。另一方面,整個工薪階層的士氣和地位相對也應該有所提高,最少在工資問題上不再任無良僱主宰割,法律的規範亦賦予了工人一些議價能力。理論上,在貧富懸殊的問題上亦可以發揮積極的作用。


但,「沒有免費午餐」這個道理人人都知道。這廿八蚊並不易賺, 在有限資源下,你猜老闆會選擇十幾廿歲的年青人還是四,五十歲的中年人士?而且,最低工資存在很多灰色地帶,正如「飯鐘錢」和休息日。所謂「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一些無良僱主把午膳一小時和每星期一天休息日扣除,因此工人需要延長工時或增加工作量,實際所得增加有限,甚至因加得減。由此可見,我們需要的不只是立法,還需要僱主有良心的自覺!

以前時薪十幾蚊做到現在時薪廿幾蚊的工作,加薪之餘又怎會少「加辛」那部分呢? 無奸,不成商。最後,吃虧的還是「打工仔」。


圖片來源: